中旭文化网欢迎您会员注册|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王伟杰>>王伟杰观点文章>>文章内容

职能、对象与方法第一节管理的性

发布日期:2015-07-11 10:01:07 浏览次数:1396

管理具有二重性是马克思管理学说的重要原理之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中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这里所说的监督劳动与指挥劳动就是管理活动的代名词。

管理的生产力属性也被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它的意思是:管理活动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由人们的共同劳动引起的。任何社会,只要进行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分工协作,“指挥”这种管理活动就不可缺少。

理解管理的生产力属性,仅仅知道管理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是由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特征所决定的还不够。人们的共同劳动与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产生了对管理的需要,推动了管理的发展,今天,管理业已成为现代生产力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可以说,没有现代管理,就没有现代的生产力:没有管理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只包括有劳动力和劳动资料这类硬要素。的确,在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的自然经济时期,生产以单个劳动者为单位进行。单个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就构成生产力的基本单位,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也只是这些生产力的基本单位简单相加的代数和。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不起多大作用,也就不可能成为那种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工业社会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协作劳动是普遍采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经济学家早就发现,集体劳动因分工协作会产生一种协作力,集体劳动的效率要大大高于集体成员单独劳动效率的代数和。这种协作力来源于何处,就来源于管理。在集体劳动过程中,缺乏管理或管理不善,其效率也可能大大低于集体成员独立劳动效率之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俗语就是最生动的描述。可见,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管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就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管理水平高低不同,集体劳动所产生的协作力的大小也就迥异。可见,管理不仅是社会化大生产形式下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粘合剂,本身已直接成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评论(共0条评论)

匿名

验证码

评论

暂无评论!
王伟杰
王伟杰
助理手机:18611753046
常驻地:江苏省-南京
性别:
年龄:36岁
授课年限:未知年
擅长领域:行政管理、
授课费用:10000元/天(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