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旭文化网欢迎您会员注册|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王思齐>>王思齐观点文章>>文章内容

工作第六年,发现前五年坚持的全错了

发布日期:2018-05-17 16:09:05 浏览次数:891

不知道身在职场的你是如何调节你的上下班时间的?是否也是在上班时间忙的要死,但是下班之后坚决不再接听工作电话?

是不是也认为下班后的时间是自己的,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工作,只有上班时间才会思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可以考诉你,你的工作是为你自己上的,你做成什么样子,你就会得到什么样子的回报。所以,那些说着要享受生活的职场小白,基本上死的都很惨。

 

工作第六年,发现前五年坚持的全错了

1、“做好自己就行”,世上最大的谎言

如果要说这些年有什么遗憾,在我可能是青春期时看了太多偶像剧。

偶像剧最大的骗局是,只要做好自己,总会有天使带着王子来爱你。

胖似金三顺者,因为勇往直前的精神而受到高富帅玄彬青睐;

蠢如乔菲者,也有亲爱的前辈翻译官黄轩亦师亦友360°无死角守护。

以至于刚工作时,看到同事八卦公司高层人事变动避而远之,心想不管发生什么,做好自己的事儿就好;

Sales接到大单了、品牌部门又开始什么新的合作了等等,全然跟自己没关系,毕竟眼前的事情就够自己忙活了。

后来我的直属上司一语点醒:你连公司架构都搞不清楚,楼上的部门谁是谁都认不全,怎么展开部门合作?怎么说服老板交给你更重要的工作?

“做好自己”在职场上有更广泛的语义:这个自己属于团队、部门和公司,能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做一朵遗世而独立的白莲花没有半毛钱关系。

要知道,书生气除了在男女朋友眼里有用,其余全无用处。

2、比起工作和生活分开,不让工作影响心情更重要

以前我平时很少和部门同事吃喝玩耍,周末完全不管工作邮件,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

现在回想起来,刻意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画分隔线来自学生时代的执念。毕竟邻国日本的公司制度一向令人望而生畏,而欧洲人生活和工作的良好平衡实在让亚洲人眼红。

这种执念有两个后果,一是影响效率。

比如我渐渐发现,周末单独处理一封邮件只需要1~2分钟,但全都堆到周一,就会变成前两小时全都在看邮件,而周一上午是最忙的。

第二个后果更可怕,那就是一旦工作“入侵”生活,就会极度影响心情。

假设一个部门的两个人,在晚上9:00收到老板在工作群里分享的一篇文章。

A:what?猪场又出了爆款H5?牛逼!等我来学学人家创意。

B:有没有搞错,老板又在下班时间往工作群里扔东西,烦不烦,还让不让人休息了!

有人说,你这不是为没有边界感的老板找借口么。

拜托,大家都不是孩子了,工作和生活能不能百分百分开你心里没点数么。

想起一个朋友曾说,同样的事儿,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有人看到负担,有人看到的都是机会。

正应了那句话: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3、做重要的事,别埋头眼前三分地

 

说一个我手底下的小姑娘: 讲真,她的工作有多忙我是知道的。做运营的,工作琐碎又繁杂,中午部门别的同事常常去外面开个小灶,她只能在楼下食堂扒两口;晚上别人6:30就下班了,她的工作量大,常常要7:30才能做完。

整天都在匆匆忙忙中度过,她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忙到7:30,搞定当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下班。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她也常常跟我说,觉得埋头眼前这三分地不行,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方向。两个月过去了,别说方案,连个idea都没见到。

相比之下,和她同时进公司的另一个男生,没事就拦着我讨论新点子,被我否决了还不轻易放弃,反复琢磨,有时候晚上还给我发修改后的方案,执着得让人烦。

但这个男生也是所有人中最为impress我的:脚踏实地之余,不忘仰望星空。

超越往往来自对现状的挑战,对个人、team来说都是如此。这种精神在职场新人、尤其是女性身上相对比较缺乏。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做乖乖女,循规蹈矩不逾矩,很少跳到日常工作的框架之外去探索。

但事实上,如果按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划分,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可以放进这四个象限里:

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

一个可怕的事实是,我们出于紧迫性,会去做第一、二象限的事,而往往忽略了第四象限——不紧急但非常重要的事。

而第四象限的工作杠杆率通常比较高。

预防措施、准备工作、能力培养、人际关系、中长期计划等都属于第四象限,它看起来不紧急,因为没有DDL,所以最容易被忽略,但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比如拿小姑娘来说,她出色地完成了每天必须完成(紧急)的任务,留给中长期规划的时间却非常有限。

长此以往,给我的印象就是,她只能做上面交代的事儿,没办法独挑大梁。

4、不思考,要脑子干嘛?

记得刚开始工作时,遇到需要决策的地方,总是跑去问领导。领导答:You tell me.

有时候想到个idea就忍不住冲到领导面前,结果人家扔来一连串问题立马就蔫儿了:why?how?why us, not our competitor?

被说了这么两回知道了,凡事先自己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但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依赖于生活和经验做出直觉性的判断,“我觉得”“我认为”是常用句型。比如:

我最近至少看到了10条留言说反感广告,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不接广告了。

但凡经过了几年训练的人,对上述这个问题都不会采取这种表述。他们的思考路径会是:

在近期的用户调研中,90%的用户选择了‘不介意广告’,10%选择了‘介意’。这10%的声音虽然很刺耳,但他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用户。

你看,刚入职场时,我们很少通过逻辑推导,在数据和业务分析中呈无头苍蝇状态,无从下手。

而老手和新手最大的区别在于,分析思维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和练习,已经成为本能。

这就是为什么,经验丰富的老板能在1分钟里看到你想了很久也没想到的事儿。除了经验积累,更是长期思维训练的结果。所以现在接到没头没脑的提案来让我选,我会说:You tell me.


或许您还想了解:王思齐讲师培训动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评论(共0条评论)

匿名

验证码

评论

暂无评论!
王思齐
王思齐
助理手机:18611753046
常驻地:北京市-北京
性别:
年龄:54岁
授课年限:未知年
擅长领域:商务礼仪、
授课费用: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