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旭文化网欢迎您会员注册|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谭耀华>>谭耀华观点文章>>文章内容

润物细无声的国学与领导力

发布日期:2017-03-13 13:27:03 浏览次数:103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中国传统文化也随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逐渐恢复了自信,“国学”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尤其在教育、管理领域掀起热潮。很多专家和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标准,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服务,末流的企业做制造。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永恒的话题,当薪酬留人、感情留人在变幻莫测、满着诱惑的市场环境中渐渐乏力的时候,企业文化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激励因子中最具成长性的因素,它决定着企业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是“~哥”文化,虽然有些调侃的意味,朴素的表述折射出作为领头羊的第一管理者领导力、个人魅力与价值倾向对企业文化的深远影响。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始之清末,正是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领导力”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而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去要去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服从。根据领导力的定义,我们会看到它存在于我们周围,在管理层,在课堂,在球场,在政府,在军队,在上市跨国公司,在小公司直到一个小家庭,我们可以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看到领导力,它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核心。一个头衔或职务不能自动创造一个领导。

润物细无声的国学与领导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领导力是怎样做人的艺术,而不是怎样做事的艺术,最后决定领导者能力的是个人的品质和个性,领导能力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而国学,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其中《易经》述天地之道,《禅宗》明死生之道,《大学》论修身之道,《孟子》中透析君臣之道。。。。。。道之种种,皆为明事理,晓大义,助领导者在纷繁复杂的大潮中保持冷静, 以大智若愚之智慧、审时度势之气度引领企业稳步前行。

何谓“大智若愚”?有人问老子: “理想的政治家是怎样的呢?”

老子回答:“一个理想的领导者功德普及天下,但在一般人眼中一切功德都和他无关;其教化惠及万物,但人们却丝毫感觉不出他的教化。当他治理天下时不会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但万物各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就是理想的领导者形象。

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人在许多场合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只要默默无言,就足以使对方慑服了。就像诸葛亮布下空城计,看上去空空荡荡,反而给敌人一种受到包围的不详预感,只得夹着尾巴溜走了。“欲擒故纵”,“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意思是遇事不慌,镇定自若,挥洒自如。这是在个人为人处世和企业经营或谈判技巧中都可运用的高招。也是一种智慧人生。

在我们身边,常可看到这样的领导,勤勤恳恳,早来晚走。无论大事小情,样样亲力亲为。的确十分辛苦,但所负责的工作却常常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乱成一团。而这些领导则像陀螺一样,从早转到晚,你问他在忙什么,看到的情景很可能是张口结舌。事事都管、都抓,结果必然是什么也管不好。

高明的领导者应该怎样处理公务呢?下面讲一个事例。汉宣帝时有一位宰相名叫丙吉,有一年春天,丙吉乘车经过繁华的都城街市中,碰见有人群斗,死伤极多,但是他若无其事地通过现场,什么话都没说,继续往前走。不久又看到~ 头拉车的牛吐出舌头气喘吁吁,丙吉马上派人去问牛的主人到底怎么一回事。旁边的随从看见这一切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宰相对群殴事件不闻不问,却担心牛的气喘,如此岂不是轻重不分,人畜颠倒了吗?于是有人鼓起勇气请教丙吉。

丙吉回答他:“取缔群殴事件是长安令或京兆尹的职责,身为宰相只要每年一次评定他们的勤务,再将其赏罚上奉给皇上就行了。而我之所以看见牛气喘吁吁要停车问明原因,是因为现在正值初春时节,而牛却吐着舌头气喘不停,我担心是不是阴阳不调。宰相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顺调阴阳,因此我才特地停下车询问原因何在。”众随从听后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宰相英明。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领导者应下功夫做的事情:第一‘对大局的判断和掌握。第二是调整团体的能力。第三是让部下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善于驭势,能够做到审时度势、适时而变,也就是成功地驾驭了时势。据一些史书的记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皇帝秦始垒,原本并非“龙种”,而是一个商人的儿子,这个商人叫吕不韦。吕不韦早年行商,颇有可观。但他经商的目的在于积累财富而从政。他曾经献出过自己的资财,但并未因此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当他看到自己的行动未能很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后, 立刻改变了自己的策略, 把已经怀孕的妻子献给了秦襄公, 是为骊姬。骊姬生下了儿子后, 大受襄公宠爱, 昂不韦由此得以进入朝殿, 成为当时秦国的宰相。吕不韦晚年, 曾编了一本书,名为《吕氏春秋》, 其中专门列一章日“察今”, 总结如何审察形势, 以适时变的经验。

《韩非子》中说“故有术而御之, 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瞿,犹未有益。”即能基于“术”治理天下,则只要轻松地坐在庙堂之上,就能够得心应手,若不运用“术”,即使再得身心交瘁也没有任何效果。这样的例子在现代经营者身上也屡见不鲜, 因此我们不能取笑他的无能,只能引以为戒。

《韩非子》中将经营者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认为三流的经营者事心躬亲;二流的经营者藉助他人的力量; 流的经营者能够善于运用别人能力。原文是:“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初,上君尽人之能。”

所谓的上君、中君、下君是指上等、中等、下等的君王而言。而“尽人之能”是把所有的部下都能够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敌不过众人的力量,一个的智慧也绝对无法对任何事情都面面俱到,那么与其单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治理国家,为什么不集思广义运用全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呢?只靠自己的智慧去处理政事,即使最后成功了, 自己也已经精疲力竭,如此得不偿失,也等于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能够从容不迫地治理国家,才是一个理想的君王。同样的道理,善于使用他人的长处,能够从容不迫地使下属发挥所能而又听命于己,这才是一个最上乘的领导。

无论是大智若愚,还是善于驭势;无论是“上善若水”的生命境界,还是“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无不闪烁着国学“润物细无声”的智慧之光与人性关怀,是每一位领导者持续提升领导力的必修课,永修课,是引领领导力不断迈向新高度的指路明灯,值得以一生的努力去研读,去思考,去实现。


【领导力培训讲师谭耀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评论(共0条评论)

匿名

验证码

评论

暂无评论!
谭耀华
谭耀华
助理手机:18611753046
常驻地:上海市-上海
性别:
年龄:48岁
授课年限:未知年
擅长领域:供应链咨询、
授课费用: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