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旭文化网欢迎您会员注册|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陈光>>陈光观点文章>>文章内容

从是否取消“985”、“211”院校说开去--讲师文章

发布日期:2015-07-06 10:28:07 浏览次数:887

   “ 985”、“211”院校相对与全国其他高等学校而言,意味在享受国家政策、获取国家财政投入、集聚社会资源、吸引优质生源等等方面存在不同。即使是“985”院校和“211”院校之间,也存在不同,比如,“985”院校会比“211”院校得到教育部更多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指标等等。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本身无可厚非。世界上的名校就是在差异中脱颖而出的。美国大学至少可以分为10种类型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是按照社会差异性需求和教育规律来进行的院校分类管理,而是按照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按照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院校分类管理,比如,“985”院校的遴选就没有基本的规则和程序,长官意志和人情因素难免发挥作用。第二个问题是,分类之后的管理没有绩效性、竞争性、淘汰性约束, 造成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对等。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和“985”院校的平均水平;工资方面,高职学生月薪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3157元,高职学生略高于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

  关于取消“985”、“211”院校的争论,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严重关切、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强烈呼吁。在中国开放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高等教育管理可能是惟一残存的“计划经济”的领地了。

  第一,今天的教育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要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普通老百姓、千千万万家庭实际上需要更好的、多样化的优质教育,教育需求的市场应该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的教育今天还不是这样,我们依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配置资源,结果只能是管的太多,管的不好。所以,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需要考虑的不是要管什么,而是不要管什么。要建立起教育分类结构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新格局。

  第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不可偏废。“985”、“211”也没有必要取消。中国需要大众教育,也需要精英教育,我们不缺大学,但缺少真正的一流大学。“985”、“211”作为一个品牌很重要,但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要看看这些大学办得怎么样、国家财政的投入产出比如何。不妨在现有的“985”、“211”学校中以10%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第三方教育绩效评价机制。同时鼓励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其他高校通过竞争进入“985”、“211”建设序列。

  第三,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985”、“211”要不要取消的争论,关乎教育公平,涉及教育体制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任务,如“改革管理体制,坚决简政放权;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等等。30年后回头看,猛然发现,当年《决定》所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至今并不过时,同样是我们今天面临、并没有解决、需要改革的问题或者刚刚准备要做的事情。这是30年前的英明,还是今天现实的无奈! 对比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之巨大,我们的教育何以如此“不急不迫”、“处变不惊”呢?这才是我们真正担忧的地方。

  “ 985”、“211”院校相对与全国其他高等学校而言,意味在享受国家政策、获取国家财政投入、集聚社会资源、吸引优质生源等等方面存在不同。即使是“985”院校和“211”院校之间,也存在不同,比如,“985”院校会比“211”院校得到教育部更多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指标等等。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本身无可厚非。世界上的名校就是在差异中脱颖而出的。美国大学至少可以分为10种类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a9c690102e00h.html)。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是按照社会差异性需求和教育规律来进行的院校分类管理,而是按照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按照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院校分类管理,比如,“985”院校的遴选就没有基本的规则和程序,长官意志和人情因素难免发挥作用。第二个问题是,分类之后的管理没有绩效性、竞争性、淘汰性约束, 造成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对等。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和“985”院校的平均水平;工资方面,高职学生月薪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3157元,高职学生略高于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

  关于取消“985”、“211”院校的争论,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严重关切、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强烈呼吁。在中国开放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高等教育管理可能是惟一残存的“计划经济”的领地了。

  第一,今天的教育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要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普通老百姓、千千万万家庭实际上需要更好的、多样化的优质教育,教育需求的市场应该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的教育今天还不是这样,我们依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配置资源,结果只能是管的太多,管的不好。所以,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需要考虑的不是要管什么,而是不要管什么。要建立起教育分类结构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新格局。

  第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不可偏废。“985”、“211”也没有必要取消。中国需要大众教育,也需要精英教育,我们不缺大学,但缺少真正的一流大学。“985”、“211”作为一个品牌很重要,但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要看看这些大学办得怎么样、国家财政的投入产出比如何。不妨在现有的“985”、“211”学校中以10%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第三方教育绩效评价机制。同时鼓励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其他高校通过竞争进入“985”、“211”建设序列。

  第三,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985”、“211”要不要取消的争论,关乎教育公平,涉及教育体制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任务,如“改革管理体制,坚决简政放权;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等等。30年后回头看,猛然发现,当年《决定》所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至今并不过时,同样是我们今天面临、并没有解决、需要改革的问题或者刚刚准备要做的事情。这是30年前的英明,还是今天现实的无奈! 对比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之巨大,我们的教育何以如此“不急不迫”、“处变不惊”呢?这才是我们真正担忧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评论(共0条评论)

匿名

验证码

评论

暂无评论!
陈光
陈光
助理手机:18611753046
常驻地:北京市-北京
性别:
年龄:73岁
授课年限:未知年
擅长领域:财务审计、财务预算、成本控制
授课费用:19000元/天(仅作参考)